程良斌,高级农艺师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,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。主要著作:《中国安康富硒茶》、《一心为了人民健康——我认识的于若木》、《紫阳茶业志》、《安康地区茶业志》、《陕西省农牧志·茶叶》、《硒都曙光》、《中国名茶志·陕西卷》、《紫阳富硒茶文集》、《陕西茶产业》、《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》等。
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载“巴师勇锐,歌舞以凌殷人,前徒倒戈。故世称之曰,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也”。巴人不仅爱唱歌,还喜欢打锣鼓。一直流传至今的“打家什”“打家伙”“打闹台”,有喜庆鼓、丧事鼓、薅草鼓、渔鼓等,还有民间歌舞伴奏的小调锣鼓、花鼓调锣鼓,狮子、高跷、采莲船锣鼓等。锣鼓响歌声亮,锣鼓草即是类似巴志中记载的“前歌后舞”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形形色色的民歌出现了,紫阳茶歌、岚皋山歌响彻乡村,传遍各地。
2004年5月21日,紫阳首张民歌光碟《紫阳茶歌》正式出版发行。同年8月16日,紫阳民歌、紫阳茶文化、瓦房店会馆遗址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《社会与法》频道。2005年7月25日,紫阳县中国富硒茶观光园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,是首批1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。10月16日,“茶香飘五洲,民歌扬四海”,首部以茶乡为创作元素的大型城市旅游形象片《吉祥安康之茶歌紫阳》在安康电视台黄金时段隆重播出。2010年4月16日,“第七届紫阳富硒茶文化节”在新建的紫阳广场开幕。此前,为宣传紫阳、宣传紫阳富硒茶,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专门制作了VCD光盘《紫阳茶歌》。在悦耳优美的民歌音乐声中,人们听到了动听的解说词:
在祖国中心腹地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,
它就是陕西南部的紫阳县。
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而得名。
境内多山多水,物华天宝。
山为秦岭、巴山,雄奇俊秀;
水为汉江、任河,清澈明丽;
物为富硒绿茶,独备丽质。
民间艺术有紫阳民歌,世代传承。
在这里,茶借歌以播名,歌因茶而飞扬。
茶煮国饮,歌扬国风,
茶、歌比翼,分外迷人,
被人们称为茶乡、歌乡。
2003年3月,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紫阳为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,同年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紫阳为“民歌之乡”。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紫阳人,以茶会友,以歌传情,愿以佳茗妙歌与朋友共享。《紫阳茶歌》是来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第一张民歌专集,共18首,有传统茶歌《上茶山》,茶歌联唱《山歌好比汉江水》《三月三上茶山》《彩色的汉江》,明代诗人叶世倬茶诗《清明已煮紫阳茶》《游客醉茶乡》《采茶忙》,传统山歌《送饭调》《挑水调》《南山竹子》,传统民歌新唱《郎在对门唱山歌》,新民歌《啦里啦》《久不唱歌忘了歌》,传统小调《绣手巾》《幺妹是棵清明茶》,山歌调子《太阳出来似火烧》,花鼓子新唱《驾起彩船走汉江》,新民歌合唱《山歌长 山歌亲》。
2007年5月1日,在“第二届中国·平利茶之旅文化节”上,东方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陈俊华演唱的《平利茶飘香》不仅赢得了现场万众喝彩,并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。2008年,地方特色民歌《女娲故里好风光》多次获得省市奖励。
2011年,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、安康市群众艺术馆,从《紫阳民歌教材》、旬阳县《动感旬阳》、苗晓琴编著的《安康民歌精选》和安康地区1981年出版的《安康民歌》等资料中,选出60首民歌,刊印了《紫阳民歌选编》。紫阳民歌的精致优美,旬阳民歌的灵动跳跃,平利、岚皋、石泉、汉阴的原始质朴,白河民歌拥有的江南雅秀,宁陕、汉滨、旬阳具有的秦音特点融于一体,构成了一副安康市民族民间音乐全景式图画。2012年,紫阳县和平茶厂编印了《紫阳茶歌》63 首。陕西紫阳,素以茶乡、歌乡著称,因茶叶品质优异,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;因民歌底蕴深厚,荣膺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称号。茶系国饮新秀,歌为陕南奇葩,茶借歌以播名,歌因茶而飞扬。茶、歌联合,相得益彰;茶香歌甜,爽心沁怀。以茶会友,朋友遍天下;以歌传情,情暖千万家。
来源:陕茶网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